大家好,对于多组分竞争吸附穿透曲线测试,研究人员问到最多的,是关于穿透柱的规格及装样量的要求的问题,今天就来分享一下。
对于BSD-MAB穿透曲线分析仪,其常用的标准的穿透柱规格,有下面几种:
首先,最小容积的是1ml穿透柱,适用于粉末样品,装样量0.2-0.5g左右;
当样品量偏少,不足0.5g时,可选用该穿透柱。
由于装样量偏小,要求用尽量小的流量来测试,且测试准确性略低。
其次,是最常用规格,2ml容积的穿透柱,适用于粉末样品,装样量0.5-1g左右;
当送样量在1g左右时,选用该穿透柱进行测试,是最常用的规格;
另一种较常用的规格是8ml穿透柱,适用于粉末或粒径小于1mm的小颗粒样品,装样量3-5g左右;
若样品吸附量较小或样品量较充足时,可选用该穿透柱,相比2ml由于装样量大而准确度较高。
最后,常用最大容积是100ml穿透柱,内径φ24mm,适用于粒径小于3mm的颗粒样品,装样量30-50g左右。
若样品为3mm左右的大颗粒且不能破碎时,需选用该穿透柱。
其他规格的穿透柱,为非标非常备穿透柱,需根据样品设计定制了。
那么,为什么穿透柱要有这么多规格,且还对装样量要求这么多呢?
那是因为,穿透曲线测试,对于样品装填,具有两个不同于普通物理吸附的特殊的指标,贝士德归纳其为两个“10:1”。
第1个“10:1”是指“径粒比”要大于10:1;
即穿透柱内径D与样品颗粒粒径d的比值要大于10:1
“径粒比”大于10的目的,可以确保样品在穿透柱内的均分布均匀,有助于避免发生壁流和沟流现象,从而确保吸附质能够充分接触吸附剂。
第2个“10:1”是指“长径比”要大于10:1;
即装样长度L与穿透柱内径D的比值应大于10:1
这个10:1的要求的目的,是确保形成良好的“柱效应”,从而来实现多组分分离。
比如,毛细色谱柱的长径比可能达到数万数十万,来确保分离效果;
从这两个“10:1”的要求,我们容易发现,样品粒径,决定了穿透柱内径下限,穿透柱内径下限,决定了装样区长度下限
同时也就是,决定了装样的容积下限。
这就是为什么,穿透曲线测试对样品量要求较大的原因。
对于今天分享的内容,总结为这张表,供研究人员参考;
好了,希望今天关于穿透柱规格和装样量的分享,能对您的多组分竞争吸附测试有帮助,欢迎留言讨论,批评指正。